.:.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中国精英的自我养成之路
本頁主題: ​中国精英的自我养成之路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马凡舒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298
威望:500 點
金錢:19118 USD
貢獻:30000 點
註冊:2022-09-07

​中国精英的自我养成之路

人类社会像个金字塔,所谓精英,就是位居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撮人。金字塔建成之后千年不变,而人类社会却总是波动,于是,精英地位的世代维系就成了精英群体最关注的事项之一。精英的特点是什么?谁有资格成为精英?精英化的轨道是什么?姜以琳在《学神:走向全球竞争的中国年青精英》一书中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其切入中国大陆高中教育,通过追踪26名同学长达七年的成长轨迹,向读者呈现了一副中国青年精英的自我养成图景。


姜的分析框架是精英地位的再生产,通俗地说,即精英群体对于精英地位的维系与传承。精英研究是阶级或群体研究中较难涉足的领域,因为精英人口规模较小且生活轨迹较为隐蔽,除非研究者本人就是精英俱乐部成员,否则难以跨入精英生活空间。姜从教育角度切入颇为可行,因为公立学校、培训机构、留学中介是封闭性较弱的组织,研究者可通过人际网络、招募、个人身份展示、滚雪球等方式接触相关行动者。


学术对话上,姜主要反驳两个观点:一、精英化过程主要靠继承,即子女通过教育或职业成就等证明机制继承父母的地位;二、精英地位的继承过程是一个国内过程,即精英子女在某个国家出生并接受教育,将来也会在这个国家获得重要职位。姜的观点是:代与代之间的阶层存在相关性,但在中国,精英地位的再生产远非必然以及精英地位的再生产过程有跨国性。《学神》荣获2023年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图书奖,得到了学界人士的诸多好评。但是,姜的研究并未拓宽我对该群体的想象,依我见,其只是讲述了一些为众人所知的常识。虽然作者引入了多层次比较以及全景式描写,但在因果关系的说明以及中国青年精英特殊性的析出方面,都有欠缺。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文将先概述该作内容,而后展示该作的写作逻辑,最后对其展开批判性分析。


姜用“年青精英”指称全国收入前10%家庭出身的学生,用“学神”指称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高分的学业出众者。全文内容可用以下摘抄作概括:(1)中国青年精英会经由成为学神而在争夺全球精英地位的过程中取得系统性成功;(2)精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优势地位的维护与继承,该体系下,考试分数是一张王牌;(3)通过日常互动,学生建构、维持着他们的地位体系,并将其合理化。


除引言与结论,《学神》核心部分有六章,分别是中国新精英、各居其位、膜学神、把老师挂黑板上、培养新精英、挽救危局。附录部分有“何为精英”以及“方法论”两章,分别讨论了精英的定义、研究难点及应对策略。写作上,附录部分内容本该出现在引言部分,但作者却将其置于结论之后,可能是想保持章节平衡,以免作品读起来头重脚轻。


第一章“中国新精英”以北京部分顶级高中的部分高中生为对象刻画了一副中国青年精英积极追求考分和名校的整体画像。姜指出,中国社会的高速变迁、加剧的不平等以及较高的代际收入弹性,使得阶层下移成为了精英家庭严肃对待的问题,对于年青精英及其家长而言,上大学不仅是教育的里程碑,更是决定他们能否参与未来精英地位竞争的关键一步。


第二章“各居其位”讲述了基于成绩的评价话语将学生分成四大阶级,即不太用功但分高的学神、用功且分高的学霸、不用功且分不高的学渣以及用功但分依然不高的学弱。姜指出,学生会主动证成成绩与才能的正向关系及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依此制定生存策略,即学神选择争排名加展现轻松感的优先策略,学霸采取加倍努力的学习策略,学渣采取装轻松但会暗自努力的天鹅策略,学弱则会采取退而求其次的向前看策略。


第三章“膜学神”探索了学生的成绩分布与学生间交往模式的关系。姜指出,虽然学生间的友谊可以跨阶级,但学生间的等级界限却被有意强化,可高地位群体的学生会获得特权,他们享有欢迎、尊重甚至膜拜,低地位群体的学生则缺乏存在感,其受瞩目往往与受羞辱有关。姜提醒我们:学生们拥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性与合群倾向,但比起地位,个人特质对同学关系的影响较小。


第四章“把老师挂黑板上”展示了精英学生与老师之间差异化的互动方式,即学神可以肆无忌惮地挑战老师的权威性,虽然老师们内心反感他们的态度,但鉴于成绩好,老师会选择忍让并在必要时向他们倾斜资源,至于分低的学渣与学弱,则常会成为老师羞辱的对象。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长时期追踪,指出精英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时期,会将自己和老师的互动方式延续至与雇主和上司的相处之中。


第五章“培养新精英”论证了学生在学校里形成的地位成果会直接影响家庭内部家长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例如,若小孩有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父母通常会顺着孩子,若小孩成绩差,父母则会实行密切监督,不允许他们表现出特权。姜认为,家长会灵活地介入子女的教育,或旁观,或支持,或利用特殊规则等方式,但在言语中,他们又会否认自己的介入,并将一切归结为孩子个人奋斗的结果。


第六章“挽救危局”讨论了父母们在子女处于竞争弱势时采取的兜底策略,例如,低分学生家长会将子女送出国、择校上帮子女出谋划策等,少数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在姜的笔下,精英父母的身上往往会体现出某种矛盾性,即一方面几乎不去学校,很少与老师交谈,看起来对孩子的高中教育不闻不问,但另一方面,则时刻提防可能使孩子处于劣势的事件,他们随时准备与孩子并肩作战。


结论部分从全球视野出发,分析了中国精英在全球竞争中将会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并对比了中美高校在学生选拔方式上的差异。姜指出,出国、居于海外、成为全球人士是中国青年精英追求的目标,但社交圈分化、种族隔离、职业天花板是限制他们进一步越级的三大障碍,以及无论中美,虽然在教育制度方面有诸多差异,但都没有完全兑现“选人唯才”的承诺,都为精英阶层赋予了特权。

赞(2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14 14:49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0(s) x3, 11-14 13:01